夏威夷,一個從小就聽過的地方,印象中就是Aloha、威基基海灘、還有草裙舞。
自認為已經看過許多美麗的海灘,而草裙舞是跳給觀光客看的,我沒太大的興趣。
想像中以為夏威夷是個過度開發、充滿商業氣息的熱門觀光勝地,不是我優先想去的地方。
因為疫情,兩年半沒有出國了。再不出去走走可就安逸於台灣山林的小確幸而越來越懶了。
入境需PCR或隔離的國家直接刪去,歐洲戰事未平,美國打兩劑就可去,於是夏威夷浮上檯面。
夏威夷在父母那輩應該是很熱門的旅遊或蜜月勝地,可是近幾年不知何故卻在市場上消聲匿跡。
或許夏威夷聽起來太老派了,吸引不了年輕人的目光,而上了年紀的人可能又不愛玩水曬太陽。
近年已經沒有台灣直飛檀香山的班機,網路上查到的中文遊記多是陳年往事,不堪參考。
從前出國會優先參考中文的遊記,這樣其實是以管窺天,所謂必玩必吃多大同小異、了無新意。
台灣的部落客就只在好幾年前去那麼幾天,怎麼可能比的上長期待在當地的玩家來的深入?
外國部落客就上天(直昇機)下海(潛水)花樣百出,許多人提到健行,為我開啟另外一扇窗。
國人的遊記就很少提到健行了,卡拉卡瓦大道都逛不完了,誰有那個美國時間去爬山?
夏威夷是火山島。和台灣一樣,山地佔了大部分,那麼多山不選幾個來走一下不就太可惜了?
全世界都一樣,有些美景就是要靠雙腳才能抵達。自助旅行不就是要去一般跟團不會去的地方?
這次也發現國外的旅遊部落格大多文字很多,照片卻沒幾張,就像傳統外文旅遊書一樣。
而台灣暢銷的旅遊書多以圖片誘人但內容粗淺,這或許是民情或閱讀及旅遊習慣不同的緣故。
密密麻麻的文字讀起來雖然累人(幸好現在有google翻譯),但真的提供許多詳實的資訊。
事先不要看到太多美照的好處是:到了現場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好像發現新秘境。
查到許多有意思的健行步道,直到出發前兩天還在傷腦筋:到底要不要穿登山鞋去呢?
去瑞士、挪威、英國,我是穿登山鞋,可是去一個熱帶島嶼穿登山鞋會不會太奇怪了?
事後慶幸穿了登山鞋來夏威夷。它不是一般的熱帶小島,最高峰有4205公尺,比玉山還高。
雖然緯度差不多,氣候硬是比台灣涼爽乾燥,傍晚還要加薄長袖,穿登山鞋也不至於太悶熱。
這裡的山,下雨後泥濘不堪,天氣好時紅塵滾滾但一樣會滑會髒,這時穿登山鞋就省事多了。
像這趟俯瞰 Nā Pali Coast 的健行,如果沒有登山鞋就不好走。回來公厠外沖洗後就清潔溜溜。
另一趟小健行沿途也不時有人滑倒或是怕得唉唉叫,這時如履平地的我反而覺得不好意思。
當然到海邊就是穿夾腳拖或是赤腳了,輕鬆又方便。這樣因地制宜才能玩得盡興。
有人說這是個網路旅遊的時代,在手機上滑一滑就知道世界各地長什麼模樣,何必出國?
實際上網路上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只是看中文的網站,那就更是瞎子摸象了。
就如同國內媒體每天一再報導疫情多嚴重,殊不知歐美國家早已正常生活並且來去自如。
同時間手機頻頻收到台灣媒體傳來"夏威夷六公尺巨浪攪局婚禮",怎麼剛好我去的地方風平浪靜?
百聞不如一見,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有些地方就是要親眼看到才知道是真的美還是名過其實。
也越來越覺得網路上絶大多數的相片或文章根本無法呈現當地最美的一面,無法取代實體旅遊。
就像沒看到有人提到大白天在熱鬧的海灘上就可以看到瀕危的夏威夷僧海豹曬日光浴呼呼大睡。
也沒有中文網站會介紹如何來到這個如果天候不佳或經驗裝備不夠就不宜冒險的壯麗稜線。
大部分的人就只會去大多數人認為漂亮並容易到達的地方,遊記當然也就千篇一律的平淡。
照片會騙人,少數是天時地利人和才拍得出的難得畫面,更多的照片其實並沒有拍出當地的美。
有些感受也是虛擬實境難以呈現,例如明亮但溫和的陽光,清爽宜人的微風,乾淨的天空和海水。
所以還是要多出去看看真實的世界,去了才瞭解為何人家夏威夷不愧是世界級的渡假勝地。
那疫情呢?行前最害怕的是台灣自己的隔離政策。去年要關在防疫旅館十四天,今年還要"3+4"。
當地只有少數人會戴口罩,很擔心帶著BA.4、BA.5回國,那就罪過了。幸好機場唾液PCR過關。
而且多虧疫情,限制了許多人的旅遊,感覺此次出國特別眼耳清靜,旅遊品質出乎意料的好。
只是出國容易回國難,因為日本變得不能過夜轉機且不能隨便入境,只好逆向操作聲東擊西。
先往東飛大島再到舊金山,然後橫跨太平洋回台。幸好聯合航空並沒有因為害怕飛彈而停飛。
層層關卡回來後還要隔離,有記憶以來從來沒有宅在家這麼久,原本以為自己會受不了。
不過剛從天堂回到"類熱浪"籠罩的人間,在冷氣房裡吃吃睡睡,寫寫遊記,倒也不太會想出門。
整理照片時才想到:沒幫登山鞋和夏威夷的山來一張特寫。或許當下風景太美,無暇分心。
不過那一點都沒有關係,這個熱帶天堂已經給我滿滿的回憶。穿登山鞋冒著疫情前往,值得!
更多夏威夷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