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因為疫情不能出國,沒關係,那就比照出國的高標準,好好的在台灣玩一玩吧!
市面上有個號稱頂級的環島行程就是在日月潭/阿里山/太魯閣/礁溪等地最知名飯店各住一晚。
不過那不是我的style,又不是第一次來台灣玩或是一輩子只去一次,沒有必要走馬看花。
我只想去尋找沒去過的陌生秘境,或是重遊記憶中最美但遙遠的地方,而且最好遠離人潮。
十三年前的雙人蘭嶼五日遊意猶未盡,列入此行最想去的目的地。這是此行環的第一個島。
綠島在蘭嶼北方六十公里,長那麼大了還沒去過,就順路去一下。此乃這次旅遊環的第二個島。
加上前後幾個景點,還有路上、海上、天上經過的,實際上也算是另類逆時鐘環繞台灣一圈。
租了三次汽車、一次摩托車,搭了三趟船,加上高鐵、計程車、腳踏車、飛機等交通工具,
搞得好像之前義大利大縱走、加拿大橫貫、挪威三段行的大陣仗,稍微有點出國的感覺(誤)。
這次有史以來最長的國內旅行,首先入住佛光山朝山會館兩晚,久仰大名,如今終於緣份到了。
看到一句話:一切快樂,
難怪我這麼喜歡享受寧靜,可是在現代紛擾的世界要找到一片寧靜祥和的角落實屬不易。
偌大的佛陀紀念館意外的冷清,在室內參觀時易受到熱情的招呼,看來旁邊的花園比較適合我。
正沈浸在一片祥和時,金閣寺前的長頸鹿忽然搖頭晃腦起來,害我以為產生了幻覺~阿彌陀佛~
我還是比較喜歡舊的佛光山寺這一邊,大小寺院散落山間,曲徑通幽,徜徉其間沒有壓力。
再來是國境之南,颱風經過,天候不佳。沒關係,之前已經來過多次,重點是這裡有船去蘭嶼。
晚上墾丁大街一樣萬頭鑽動,但是今年每人免費入園一次的森林遊樂區卻沒什麼遊客,靜的好。
之前沒發現的台灣青山蝸牛和班卡拉蝸牛,這次都看到了,指給一對外國情侶看,"Beautiful!"
離開那天一早,巧遇三隻野生梅花鹿,看他們悄悄的穿過草原,優雅的跳過柵欄,消失在樹林中。
接下來是此行最精華的部分-蘭嶼、綠島,各環了幾圈,高潮迭起,將另文再敘。
從綠島回到台東,明明是人們口中的好山好水,但總覺得天不夠藍、水不夠清,有點提不起勁。
大概是"黃山歸來不看嶽,綠島歸來不看海"吧。反而王德瑜個展的"海",給我新奇的體驗!
卑南遺址公園的大草皮、大樹、大鞦韆,讓人暫時忘記台東大太陽的炎熱。
8月12適逢英仙座流星雨大爆發,幸運的在沒什麼光害的海邊看到好幾顆閃亮的流星劃過天際。
看過離島原始純淨的大自然,本島這邊就顯得相形失色。難得的美麗沙灘旁邊卻聳立著大違建。
先不管背後的突兀,眼前風平浪靜,腳下溫柔細沙,倒是比綠島蘭嶼的礁岩平易近人。
可能大部分的遊客都去另一頭的"護"魚區買饅頭餵魚去了,這邊純天然免費的美景反而乏人問津。
或許大家對於熱門景點趨之若鶩,覺得沒人的地方危險?兩個早上我都包場悠游於溫暖的太平洋。
熱氣球嘉年華辦十年了,第一次來。相較於地面擁擠的人群和飛不高的氣球,天上的雲更有看頭。
老實說,那天出場的熱氣球沒有很亮麗,還有綠色內褲造型的?結果最受歡迎的是"福利熊"。
離開海邊,轉進花東縱谷,連續兩天用腳踏車探索這片在台灣快要消失的傳統稻田景觀。
入住精心設計的民宿,每次上厠所看出去一片綠油油的稻田,令人心曠神怡。
最棒的是:下樓就可以騎進風景裡。早起的鳥兒有景看,中午太熱了,還可回來睡個午覺。
不過這棵樹實在太出名了,經過好幾次,不管什麼時候都有很多人圍繞著它,還會塞車。
這條筆直的路也非常有名,晚一點就會車水馬龍,不時有人停/坐/跳/甚至躺在雙黃線上自拍。
等一會大批遊客來訪,還會有一台接一台的電動四輪車呼嘯而過,整個池上就像個大型賽車場。
只好利用早餐前的時段出去逛逛,試著騎往各條小路,迎著徐徐涼風,尋找原本期盼的寧靜風光。
感謝這裡的農夫仍然辛勤的耕耘,而不是像某些縣市;良田變工廠及高樓,或種滿豪華農舍。
這邊的景觀勉強有維持住,大坡池那邊已經出現幾棟大樓,聽說北邊要種太陽能板發電,唉~
暫時離開人車川流不息的池上,進入尚未恢復全線通行的南橫公路,總算有點遠離塵囂的感覺。
隔天下了場雨,有人帶著腳架旁若無人的自拍,前後左右、顧盼自雄、欲罷不能,只好將他抺去。
最後落腳於海邊,可惜天氣又要變壞,海和天空的顏色呈現出陽光不我予的淡淡哀愁。
"水往上流"人氣旺盛歷久不衰,這次還看到空的保特瓶往上漂。但我也喜歡泰源幽谷的白與綠。
東河的兩家包子店依舊大排長龍,不錯吃,但我更欣賞愛衝浪的年輕人開的熱帶底氣壓。
三仙台的日出泡湯了,倒是在傍晚遇到寄居蟹從林投樹叢裡傾巢而出,到處都是會移動的貝殼。
最後搭乘和台灣沾不上邊的酷企鵝彩繪機,看著逐漸後退的花東海岸,這個意外的暑假也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