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情歌總是老的好,走遍天涯海角忘不了。我說風景卻是老的好,曾經滄海桑田分不了。
同樣的地方一去再去,日久生情,才能體驗四季的變化,遇見最美的時刻。
而手機就是新的好,科技日新月異,讓拍照變得更容易。
之前可能因為手機不夠好,總覺得拍照就是要用相機才拍的好。
過往都是公務機將就著用,直到去年終於第一次自己花錢買了智慧型手機。
科技一日千里,升級很有感,各種操作更加快速強大,不可同日而語。
原本的手機只有一顆後鏡頭,現在多了超廣角和望遠鏡頭,讓取景更加伸縮自如。
放大來看,相機照出來的細節還是比較多,但在一般螢幕上根本難以區別。
差別最大的是:手機直出的照片實在太符合大眾口味了,色彩豔麗,明暗處理得宜。
一般相機拍出來的多忠於原貌,和手機拍出來的相形之下就黯然失色。
現代手機拍出來的畫面都經過AI的重度調味,常有化腐朽為神奇之效果。
更令人生氣的是,自己在電腦上再怎麼後製,也調不出手機照出來的顏色。
人工智慧已經超越一般人對影像的掌握能力了,用相機辛苦照出來的也不見的比較強。
既然如此,又不是要放大掛牆上,手機照相對日常記錄已經綽綽有餘。
而且手機幾乎會隨身攜帶,這點是勝負關鍵,誰知道美景什麼時候會出現呢?
拍完馬上可以分享照片,省卻大量從相機下載檔案的時間,不用操煩,自動雲端備份。
還會幫你把拍攝的時間跟地點都記錄下來,對記憶日益衰退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
之前拿的類單再怎麼輕也是比手機重,體積又大,對爬山和出遊多少也是個負擔。
脖子上不用再掛著相機,出遊更輕鬆。對不起,舊愛已被打入冷宮。
手機自動進行色彩及明暗的調整,瞬間搞定,第一眼看起來就是比相機照出來的的討喜。
還很貼心的把天空變得更藍,畫面更清晰,這在常有霾害的台灣很實用。
沒有觀景窗,少了點拍照的儀式感,但用解析度高的手機螢幕看相片更過癮。
同樣一個地方雖然來過很多次,在超廣角鏡頭的視野下,竟有發現新大陸的新感受。
剛開始覺得這隻手機色彩飽和度有點過頭,尤其是綠色,但沒多久就習慣了。
相機需要小心呵護,最怕撞到摔到,怕水怕風沙,清理鏡頭頗費工夫。
手機多有基本的防水,例行用酒精噴一噴,擦手紙擦一擦就清潔溜溜。
手機還可以用聲音控制,叫"拍照"它就幫你拍照,只是有點重聽。
拍人有美肌功能,自拍還可以用手勢控制,只是我很少用到就是了。
要對焦哪裡就觸控螢幕點一下,比起我的舊相機還方便。
最神奇的是,如果畫面中出現了礙眼的東西,只要事後在螢幕上圈起來,就可讓它變不見.
這橡皮擦的功能實在太好用了,加上手機直出的發色就令人滿意,現在連修圖軟體都省了。
比較擔心的是手機的電量,之前相機只要帶個輕薄的備用電池即可。
上次為了出國買了一個比手機本身還重的行動電源,其實多慮了,最後也沒用上。
用手機在公共場所拍照也比較低調,現在拿起相機會覺得有點害羞。
不過,有些重要場合還是會帶相機,例如難得的出遊或有特殊的主題。
拍銀河,拍極光我會用相機。手動對焦,手動快門,手動白平衡,相機的設定還是較直接。
在零下二十度待個幾分鍾,手機就凍僵了。但相機就算外殼結霜了,依然正常運作。
還有那透過觀景窗取景時那種隔絕外界干擾,專注於被攝物的體驗也是手機無法給予。
可是在一般的狀況下,同一個場景,老實講,我覺得手機照的比較好看。
現在看到帶單眼相機的人都會想:可能是對往日情懷的回味?或是對高畫質的要求?
有人說手機照出來的都經過重口味的加工,假假的,不耐看。
沒錯,但只要不太過頭,稍做修飾如果能讓畫面更符合自己想要的結果,未嘗不好。
因為攝影對我來說不只是記錄,而是為了留下美好的感覺,某種程度上也是種創作。
真不真實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能呈現出現場的氛圍,或是心目中理想的境界。
如果科技能讓這個過程更省事簡便,結果也不差甚至更好,那何樂而不為?
手機還是不能取代專業的相機,但是對懶得帶重裝備,懶得後製的人來說,已經足夠。
重點不是用什麼器材拍照,而是拍了什麼東西,有沒有拍出想要的感覺。
身為現代人是幸福的,古人大費周章才能完成的事,如今按一下就搞定。
感謝研發和製造手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