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久仰大名的世界遺產,今年終於用自己的方式一親芳澤,圓一個美夢。
自駕不便,沒有公車,有點違背我們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旅遊習慣。
很多人會包車進行所謂小圈、大圈、外圈的行程,但我實在不想搞成小型的跟團旅遊。
還要跟司機約好幾點出發?嗯,度假中不想設鬧鐘欸。我也不知道我們家女生會睡到幾點。
因此,出發前只訂好來回機票,讓另一半訂了高檔飯店,其他就看當天的心情吧!
結果,每天天還沒亮,就按台灣的生理時鐘自己醒來,趁人少服務好的時候享用豐盛的早餐。
環顧四周多是兩鬢斑白的長者,慶幸自己能在手腳靈活時來玩。吃飽後辦完大事,就可以出發了。
第一天,跟飯店租了登山車,先來一段探險之旅。手腳並用爬上此行第一座神廟。
若非騎在城牆上的小徑,一般遊客到不了的地方,哪能遇到這個此行最喜歡的畫面之一?
接下來拜訪吳哥城的西門和北門,想像當時法國人在一片森林中發現了高棉的微笑。
中午時分,小學生騎腳踏車在佛神的注視下回家,我也該回去梳洗游泳午睡喝下午茶。
傍晚到東南亞最大的洞里薩湖,船駛在乾枯的泥水上,兩岸的高腳屋顯示水位落差之大。
自認為看過許多美麗的夕陽,想不到那天的夕陽超美的,連左下方我們的船長都拿起手機照相。
第二天早上搭嘟嘟車去逛市場,驚見垂死前的掙扎,下一秒路人兩三下就把可憐的魚兒踼回去。
被附近一座華麗的大廟吸引進去,和吳哥窟的古蹟不同,新舊雜陳,佛教和印度教形式併存。
教室牆上貼滿了柬語、英語、華語三種語言的教學海報,在這裡簡單溝通都沒問題。
下午終於踏進比中正紀念堂大一倍有餘的吳哥寺,爬上爬下,繞來繞去,一直被眾多仙女環繞。
吳哥寺像個巨大的立體迷宮。當地小朋友進來嬉戲,不曉得他們如何看待祖先留下的偉大建築?
"攪動乳海"巨型浮雕。此行做了些功課,覺得神奇的印度教對佛教甚至中國文化也有很深的影響。
第三天早上,一個人走出飯店,有台嘟嘟車主動靠了過來,那就來個大圈之旅吧!
清晨,我寧願來空無一人的古寺,慢慢靠近,緩緩登高,也不想去吳哥寺蓮花池人擠人看日出。
我是那段時間唯一的觀光客,小販一直纏著我,最後請她幫忙拍照,再給點小費謝謝她。
早起還可以看到採花人,不一會工夫就把當日盛開的睡蓮全摘光了,晚來的人只能看到葉子。
有時候覺得吳哥之美並不只有建築,而是周圍廣大的的自然景觀,或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但那種美只有在安靜的時刻才感受的到。大家都擠在打卡熱點湊熱鬧,我喜歡尋找沒有人的角落。
有時候覺得,森林才是吳哥的主角,殘破的古蹟只是用來點綴這大片生生不息的綠意。
中午到前一晚客滿向隅的餐廳來份tasting menu,那樣的價位,在台灣吃不到如此精緻的餐點。
不過吳哥的索菲特就像位於暹粒的綠洲或城堡,把我們照顧的太好了,讓我少了很多探險機會。
第四天,再來一次腳踏車自由行。最大驚喜藏在滯礙難行的厚重黃土小路盡頭的一間小廟。
在廟前遇見難得一見的野生長臂猿。管理員都不查票了,大家一起抬頭盯著三隻猿猴表演特技。
牠們在樹上高來高去,恣意追逐,好怕牠們摔下來。回國後看到動物園裡的猴子覺得好可憐。
睡個午覺,喝個下午茶,傍晚再去一次巴戎寺。和Q寶一起尋找路邊的猴子和浮雕上有趣的故事。
原本滿滿的遊客和嘟嘟車都不見了,夕陽餘輝照著森林、草地和古塔,這才是我想要的吳哥窟。
走在滿地厚厚的乾枯落葉上,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想不到熱帶國家也有濃濃的秋意。
我覺得吳哥窟美就美在有大片的森林襯托。古蹟就是要搭配古木,能在這裡拍婚紗實在太棒了。
沒去據說人多到要發號碼牌的巴肯山看夕陽,我在這安靜的角落享受又一個美好的夕陽。
最後一天,到底要放空還是要到更偏遠的地方看看?終究還是忍不住叫了車,來個外圈之旅。
雕工超細膩的Banteay Srei,現在科技進步了,但卻再也蓋不出這麼精美的建築。
歷經千年日曬雨淋的精雕細琢,每一寸表面都刻滿了神話故事、神獸、以及各種花紋。
這輩子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腰果,想不到在這裡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腰果樹開花結果!
奔密列,整個建築已分崩離析難以復原,可惜現在只能走在步道上遠觀。
大概是太廢墟了,內外繞了幾圏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索性走到河邊看小朋友洗衣兼摸魚。
之後長途跋涉來到此行最遠的一個景點:Koh Ker。好喜歡這裡,幸好有來。(2023年列入世遺)
拜新冠肺炎所賜,此趟旅程後半少了很多遊客。到了這一天下午,仿佛只剩我一個外國人。
少了花枝招展的遊客,逛起來格外神清氣爽。最開心的是遇到一大群來遠足的小學生。
還有一團僧侶前來朝聖,看他們拍的不亦樂乎,我也忍不住偷拍了好幾張。
這裡的樹也很高大挺拔,那天陽光和煦,人們和善,悠遊其中,入目皆美,真的是人間淨土。
登上可能是用來獻祭活人的金字塔,四周皆是無盡的森林,不像我們很多古蹟被水泥大樓淹沒。
柬埔寨地區多平原,這些高聳的神廟就像是山,讓大地景觀多了變化,也讓人們的視野不同。
夕陽西下,依依不捨的離開這座和樹木糾纏不清、融為一體的千年古塔,結束了這場吳哥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