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此次阿曼之旅所到達最西邊的地方:位於Al Ayn山丘上、建於西元前三千年的古代遺跡。
來到尼日瓦的第三天,比較熟悉環境了,有信心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一早就朝西出發。
高速公路寬大平整,車子少,開來十分暢快,不過他們變換車道通常不打方向燈。
阿曼內陸的景色迴異於台灣,在車上看不過癮,下到路邊好好欣賞一下。
地表光秃秃的,大地的紋理一覽無遺,只可惜空氣品質不佳,遠方總是灰濛濛的。
忽然間幾隻山羊出現在眼前,令人又驚又喜。搭配遠山,彷彿走進一幅畫。
咦,又多了一隻黑色的。第一次來到阿拉伯世界,不時都有新鮮事。
下了高速公路,向北開了一段路,又出現更大的驚喜:一群駱駝在路邊散步。
趕緊下車看看,第一次在動物園以外看到活生生的駱駝近在眼前,而且不怕人。
這裡的品種是單峰駱駝,外表比雙峰駱駝清爽,濃眉大眼,嘴角上揚,看起來很可愛。
後來在沙漠中騎駱駝時由貝都因人口中得知,阿曼的駱駝都是有主人的,白天放出來覓食。
擔擱了一點時間,重新上路又開了一會兒,終於看到今天的目的地位於遠方的山丘上。
在一座小清真寺前停好車,穿過農田和乾涸的溪谷,開始爬山。目標明確,路徑隨意。
雖然是世界遺產,但沒有指標,沒有圍欄,沒有大門,沒有管理員,也沒有遊客。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等著的是長了樹的乾河谷,和遠方有著垂直岩壁的Jebel Misht。
經過一連串走走停停的上坡,終於站上稜線,十幾座蜂巢狀古老墳墓一字排開。
這些建築已經存在地表五千年,歷經風化戰亂仍然屹立不搖,實在很不可思議。
遍地都是色彩斑斕的石塊,墳墓應該是就地取材蓋的,竟比鋼筋水泥還經得起歳月的考驗。
這裡和其他兩處遺址在198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乃「人類早期定居與宗教儀式的重要證據」。
眼前的山丘上似乎有個石柱,好奇心驅使之下往高處爬。每走一步,碎石就在腳下作響。
上來之後,才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四週都是寸草不生的荒山野嶺,安靜無聱。
東北邊的獨立山峰乃Jebel Misht,意思是梳子山。可惜有霧霾,看不清垂直立面的紋理。
只有山下的小村莊有那麼一點綠意,而古人的遺跡在群山環抱下還是很醒目,只是顯得渺小。
古墓的外牆還在,但裡頭已經空空如也。當初的文明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或傳說。
雖然主人早已消失,但這群古墓仍默默的守護著這片土地,並將持續下去。
不小心撞見地上的白骨,這麼長一根,是誰的?查了一下,動物的腳依行走方式分為三種。
人類整個腳掌著地是蹠行動物。駱駝跟貓狗一樣,踩在地上的部分是腳趾,是趾行動物。
而蹄行動物僅以特化的指甲(蹄)著地,例如偶蹄的牛羊,奇蹄的馬。所以這應該是羊的。
多年的疑惑終於解開:為何有些動物的"小腿"後方會有個凸出來的部分,那相當於人類的腳跟。
看來行萬里路及寫遊記還是有一點用的,能刺激一下腦袋,對這大千世界又多了一些瞭解。
逛夠了也曬夠了,依依不捨的下山。這裡雖沒有傳統景點的炫麗,但有種穿越時空的孤寂。
五千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定居,卻又消失的無影無蹤。而五千年後,竟吸引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來訪。
這個緣份太奇妙,或許這些造型及排列別有用心的墳墓就是為了告訴後人他們曾經存在過。
逛一圈下來沒有遇到一個人或動物,除了一隻老鹰在天上盤旋。這個世界遺產實在太寂靜。
回程經過農田,發現沒看過的植物,開著奇特的花,結著綠色的果實。查了一下,是牛角瓜。
聖經裡的"所多瑪蘋果"就是它的果實。看起來可吃,但裡頭是棉絮灰土一樣的東西。
後來世人便用apple of Sodom來表達華而不實、虛有其表之物以及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思。
另一個發現是特大號的葫蘆,雖不若莊子逍遙遊裡的大瓢,但抱著它在水裡可以當浮板了。
在河堤上再看最後一眼這古老大地上的史前遺跡,趁被逐漸升高的太陽融化前回去午休。
晚一點要去那年(2023)新開幕、前衛又華麗的阿曼跨時代博物館吹冷氣一覽阿曼的歷史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