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去太魯閣國家公園走走了,這次到花蓮兩天就鎖定太魯閣峽谷和清水斷崖。
算一算,上次來太魯閣竟然是十六年前的事,當時是帶父母同遊,大家都充滿活力。
很想重遊砂卡礑,去看那清澈碧綠的溪水及大大小小的石頭,可惜遇到封閉整修。
那時候的數位相機還是4:3的比例,只有四百萬像素,但發色特別鮮艷。
那一次還去了白楊步道和水簾洞,這一次時間不夠就沒去了。
其實太魯閣這邊有好多步道都蠻有特色的,下次想去錐麓古道走走。
雖然老相機的解析度不是太高,但更怕新相機空有千萬相素卻無美景可拍。
上次去的時候遊客稀少,立霧溪水清澈。這次就人多車多,滾滾泥流。
十六年前也有去崇德海邊看日出,要不是看到老照片,真的會忘記曾經來過。
拜數位科技之賜,十多年後的影像依然鮮明,喚起過往的回憶。
這應該是在清水斷崖俯瞰到的礁岩與浪花,這次想再去找相同的地點已經找不到了。
舊地重遊,最怕景物依舊,人事已非,觸景傷情。
另一方面也很怕因為天災人禍,大自然的美景一去不復返,令人唏噓。
幸好這次去的幾個地方並沒有感到太大的破壞,除了一直冒煙的亞洲水泥廠。
太魯閣峽谷及蘇花公路落石傷人的消息時有所聞,讓人想去又怕傷害。
之前陸客激增,令人擔心旅遊品質下降。不過現在多的是西方和日本、東南亞遊客。
九曲洞動線重新規劃,公車接駁順暢,算是頗具水準。但還是受限於先天腹地太小。
比起險峻的峽谷,我還是喜歡壯闊的高山大海,所以把最陽光的時刻留給清水斷崖。
想要找尋曾經到過的地方而不可得,因為整個近乎垂直的山壁已經恐怖的崩塌了。
但這次找到了教科書上清水斷崖的經典角度,很幸運的有地方停車。
看那漸層的藍色海水,陡峭的山崖,臺灣十景之一,放眼全世界也亳不遜色。
另一頭是波光粼粼深邃浩瀚的太平洋,東北季風迎面而來,把所有煩惱一掃而空。
背後蘇花改正在大興土木,希望完工後將原本的蘇花公路改成步道。
汽車、大卡車走隧道,單車、遊客走在海邊斷崖古道上,這樣才能好好的欣賞風景。
迷人的山海交融,清水斷崖,真的是世界上最壯觀又險惡的自然景色之一!
這次期待的最後一個目的地是三棧溪。二十年前曾來花蓮找同學一起去玩,但已找不到相片。
那是我印象中世界上最美、最可親的溪水,水流平穩,還會透出淡淡的藍綠色。
岸邊的各種顏色及形狀的石頭更令這個溪谷增添許多美感。
這次沒準備溯溪,找到一條有"中美合作"遺跡的小徑往上游走。
要找尋記憶中完美的漂漂河,但也是印象模糊找不到了。
記得溪谷中有許多漂亮的石頭,甚至有玫瑰石,這次只見這塊較大的天然雕塑。
幸好綠水依舊清澈,沒有什麼垃圾,還有外國人來戲水野餐。
要吸引觀光客不需要花錢蓋蚊子館或奇怪的裝置藝術,只要維護自然環境就好了。
這次來三棧溪,少了二十年前刺激的溯溪玩水,但多了戲水美少女。
歲月催人老,自然景觀也不斷在改變。仍但願人長久,高山長青、澗水長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