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來到寮國只到龍坡邦,但又想看看寮國較真實的一面,那麼不妨到對岸走一走.
在龍坡邦這幾天,每天在湄公河畔散步,很好奇對岸是怎樣一個世界.
小鎮這邊太熱鬧了,又方便又有趣,但總覺得少了點清幽.
這一邊感覺上是刻意妝扮出來給觀光客看的,美是美矣,但我更想看看原始的一面.
湄公河對岸的小山丘上,有一座小廟,總是吸引著我的目光.
不管走到那一段河邊,總可以看到它像個教堂般獨自佇立在山上.
和其他寺廟不同,沒有金碧輝煌的外表,只有樸素的白牆黑瓦.
隱約還可以看到有兩位橘衣僧人分別在樹上及樹下?
河上扁舟來來去去,他們是在看風景還是聊天?
事先來到渡口查看查看,改天再來坐船渡河.
或許是經濟因素,湄公河上並沒有橋樑.若是在台灣早就蓋了好幾座殺風景的大橋了.
終於等到撥雲見日,天時地利人和的一天,動身前往對岸.
改不了台灣帶來的急性子,看船要開了便跳上船。一時忘了要給多少錢,就給了一萬.
用手開船不稀奇,用腳開船才厲害.開到一半船家找回五千.
坐船雖不若過橋方便,但班次頻繁,不失低成本有效率.挪威的峽灣也不是如此?
反觀台灣,太多的水泥工程,真的可給人民幸福?或是破壞環境債留子孫?
遠方的群山,和北台灣的丘陵蠻像的,差在這裡看不到水泥.沒有水泥堤防和房子.
想不到對岸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沒有柏油路,車子經過就變沙塵暴.
時間仿佛倒退幾十年,和另一岸的天龍國有著天壤之別.
離開了滾滾紅塵的大馬路,轉入小社區,心情和呼吸道頓時輕鬆起來.
繳了入場費,慢慢的朝我心目中的勝地前進.
看來我是當天第11名到達的遊客.
遙望多日的古廟,如今已在眼前,心中有種莫名的興奮.或許前世就來過這裡?
由這兩座傾頹的佛塔看來,這裡已有相當的歷史.
回首過去幾天活動之處,赫然發現一直以為樹上樹下的僧侶,只不過是兩塊橘布.
不小心打擾了小沙瀰的休息.
小孩就是小孩,一會兒就跑去逗小女孩.
一會兒又帶著狗離開了.
此廟看來古樸,但細部裝飾還蠻細緻的.
廟前的視野也絶佳.
Do you have pen? 小女孩的問候嚇了我一跳.很尷尬,我只帶相機,水和錢就來了.
本以為這次去的地方都是較富裕之處,看她們失望的眼神,早知道就帶些筆來發.
台灣的物質生活已過剩,反而讓人忘了惜物愛物,節約能源的傳統美德.
繼續沿著小路前進.
很像走在台灣的山林裡.
人煙稀少,柳暗花明又一村.
又到了一座廟宇.會有小女孩向你收過路費.
廟前對岸就是南康河出口,河畔飯店及香通寺.
過了這廟後會再經過一個廟,有階梯通往洞窟,可是那天鐵門深鎖,不得其門而入.
對比於寺廟的華麗,民宅就顯得簡陋極了.
很喜歡這裡的綠意盎然.
喜歡這裡的濃密大樹.
中午時分,去千佛洞的船隻一一返航.
之後的路就沒什麼指標了,憑著感覺,來到了此行的最高點.
回程時看到了赤腳的兩位小和尚走在黃土路上.從前台灣也是這樣吧?
來到此行最東邊,一個快要蓋好的新涼亭.
回程經過林間的民宅.
上面住人,下面住動物.
母雞帶小雞.
母狗帶小狗。據說龍坡邦的狗不會亂叫,此行感覺真的如此。莫非也有佛性?
下到湄公河邊.這裡真的好清靜,好像連時間都變慢了.
再次覺得回到了台灣.
回到四週被樹林環繞的寺廟,感覺相當適合清修.
再度登上山頂小廟.
龍坡邦一覽無遺.
可看到對岸的普西山.
這裡的小沙瀰常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難怪膚色比對岸的同輩黝黑多了.
就是右方那兩塊橘布,讓我以為是兩位僧侶.
這裡的廚房都在室外.
小吃攤.
鬥雞.
雜貨店.
小孩與大樹.
剛玩完水上岸的父子.
等渡輪.
船來了.
開始上下船,又是一片黃沙滾滾.趕快閃遠一點.
大卡車和挖土機也要上船。這時候來了個生病的孩子.
就像台灣偏鄉的就醫不便,願他們全家平安.
這渡輪穩的很,竟然在船邊擺上盆栽.
一下子就回到了熱鬧的一端.這些船怎麼感覺上是用釣竿固定的.
湄公河乾季/雨季的水位相差甚大,由岸邊的尺可見一般.
水位差竟然可以到20公尺.
不過據說某強國在上游蓋了許多水壩,湄公河的水位一年不如一年.
往後幾天,看著曾經走過的對岸,更加有感覺.
想當初可是走到最右方的涼亭呢.
有人說這是個沒有景點的行程.但偶爾來個隨意亂走也不錯.
正因為知名度不高,沒有太多遊客干擾,這半天的散步反而有許多驚喜.
如果您和我一樣喜歡 "off the beaten track",您會喜歡這裡!